我设计的是家,不是房子
―――解读泰达时代 品质地产,品质生活之三
十几年的建筑热浪翻腾,十几年的设计思潮翻新……中国建筑设计界开始呼吁:回归理性、回归自然。而何为回归?其实可以用泰达时代的主设计师谢东先生一句平实的话来概括:“我设计的是家,不是房子。”
“家和房子有什么区别?”
“家是一个地方,当你受伤受累的时候就想着回去,和你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房子仅是住的地方。”
没想到,这位来自国内顶级建筑设计公司―――深圳华森的副总能用这么简单的几句话就概括出了他的设计理念。当然能把房子变成家却并不简单。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观念的更新,在房地产项目的开发建设中,越来越有一个突出而强烈的迹象―――设计人性化。环境、地段、服务固然仍是构成好项目的几个要素,但现在的房地产项目,在开发伊始便已注重产品在设计上的精细程度,使之更符合“家”的理念。
“比如项目的规划,我看了天津的一些名牌楼盘,做得很奢华,但感觉那不是可以用的,而是留着看的、观赏的,因为人在其中会感觉不舒服。举个例子说,天安门广场造得很宏伟壮观,作为一个政治广场没说的,但要作为生活广场就不行了,因为置身其中有大海之中的一叶舟的感觉。所以泰达时代花园―――也许你感觉不开阔,其实那很容易,四周围起来,搞个中亭就够了,但那又不必请我了―――在空间布置上,它极有层次,可看可用。比如泰达时代每个组团都有自己的小花园,同时特别注重出入口处的设计,为什么?住过老房子的人都有这感觉,只要一弯进那条熟悉的小巷,就会提前感到一种到家的氛围。所以泰达时代就注重营造这种宁静的空间。当然它还要有开阔的场地,可以供小孩子跑、跳,有水也有沙堆……这些都是小孩子天性较喜欢的地方―――这样每块公共空间都营造得可以利用,不仅是观赏。房间只是你的卧房,花园是你的客厅,业主会所是你的健身房……你的家其实是延伸到整个小区,这里又派生出个‘大家庭’的概念,有了这种理念,大家才会爱惜这个家,才会有安全感,保持清洁干净。”同时泰达时代在住宅各个楼栋的首层入口处设置了不同主题先锋的住宅大堂,不仅体现出居住档次的提升,且各大堂具有不同的表现风格与主题,将小区的人文景观一直延伸至建筑内,大大增加了该项目的文化感……如此种种,使泰达时代达到了人文村落的构成、交往、归属,领域空间的完美塑造,营造出独特的符合中国人居住习惯的“家”。看似简单的建筑设计中原来也包含着如此丰富的人文内涵。
谢东承认,做泰达时代的设计工作非常辛苦,因为前前后后共用去了18个月的时间,动用了60多位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通力合作,但同时也是非常愉快的,因为开发商泰达房产对项目设计上的高度负责与设计理念的高度认同,使我们在设计上营造一种全新的“时尚、健康、现代”的“家”的生活方式,显得更加具有发挥空间和创造力。泰达时代打破了地产项目普遍采用的横平竖直的传统规划,小区住宅、商业与会所全部采用弧形板式,在社区中规划了100多条曲线,形成既整体围合又划分组团,既充分共享景观又相对拥有私密的布局风格,也带来了更大的采光,带来了扩大数倍的景观视野。在车库的设计上,泰达时代采用半地下架空车库,充分实现了人车分流以保证小区内部空间与汽车尾气尽可能的隔离保证业主的健康。
关于房屋朝向、方正等问题,这位自称受到道教文化浸润的建筑设计师更是有着高出一筹的见解。他说,为什么海外会出现这么多超一流华人建筑师,那就是因为中国人受儒道思想的影响,设计时讲究中庸、和谐。建房是个百年大计,要经得起时间检验,西方建筑师很有激情,设计的东西乍看很有新意,但细看或过一段时间再看就显得轻薄浮华了。他说:“所以我极了解中国传统思想中的房子要坐北朝南,方方正正等观念,某种程度上还觉得它很符合科学道理,如背山面水就符合心理学上的道理,这样人有安全感。但我们又没有太拘泥于这些,而是理解了问题的实质,比如在设计泰达时代时,我们觉得更多应考虑采光方向和风向,如果这两个问题能得到最大程度满足,我觉得可以放弃纯坐北朝向。我们反对房间里有尖尖角角,那是因为不好放家具,细想一下角度变化无限,为什么我们非要一种九十度垂直角呢?如果是大于九十度的钝角有什么不好?所以我们在参透这些道理之后,保留其合理地方,然后大胆变化。”这些变化体现在室内空间布局方面,泰达时代也采用了诸如两层通高6米挑高的开敞式阳台和花园式阳台、阳光室、一步观景阳台等为居住者提供一个呼吸新鲜空气、使人从室外的绿色景观中放松心情的空间的新颖户型设计,同时户型的间隔、开间更加舒适合理,充分考虑居住者的使用需求和心理需求。户型大小符合国家制定的居住标准发展要求,并能以多元化的户型适应消费者日益增长的个性化住房选择条件,能以灵活性的户型适应消费者家庭阶段性改变所引致的布局调整,从而厨房、洗手间、贮藏室、工人房、设备室、服务性阳台等均能有效地组织,电气供应、油烟排放、空气调节、垃圾收集与处理,均能妥善安排,这样就使住房保持较长的可持续使用期。
以前尖尖角角的房子曾受过青睐,那是因为楼型外观好,那时的建筑规划是宁可牺牲房主人的实际需要而去满足路人视觉感受的,而现在当人们认识到是个误区后又拼命反对这些房型,其实,这都是极端。谢东先生说:“住宅是住内部的,外观要简单。但如何让房屋的内部使主人感到舒服,又不是这些简单的要求所能满足的。比如设计泰达时代,与以往住宅采用的外檐表现形式不同的是,泰达时代南向除承重柱外,大面积地采用玻璃作为外檐,现代感十足,配合各楼优美的弧形曲线,展现出不屈己循人的鲜明的个性美,这使得楼的外型比较简单,但楼顶和立面则变化多端,为什么?还是要使住在里面的人舒服的同时不能让楼宇相互挡着,要给住在其内的人一个开阔的视野。在建筑间距方面,泰达时代超越日照及视线不干扰方面的要求,其中最大楼间距为70米,超大楼间距,使居室拥有更加充足的阳光。而充足的阳光和开阔的视野对于孩子一生的成长都是非常有利的。”
大师就是大师,在泰达时代的设计上也许有的问题处理得很复杂,有的问题又处理得非常简单,但他处理问题却始终和开发商泰达房产的立场一样处在一个很高的着眼点上。这个着眼点说白了也非高深莫测,那就是如他开头所说:“我设计的是家,不是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