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创意公社- ideaer >> 百科 >> 设计论文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一本杂志的品牌建立

排行榜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发布者:ky3411
热度276票  浏览86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1年1月21日 22:12
创意公社- ideaer*C{&e%hex

 据统计,我国现有期刊8725种,总印数近30亿册,但大部分是一些与百姓生活无涉的专业类刊物,能维持自身循环并有盈余的不足20%,绝大多数期刊存在着面目雷同、读者流失、经营困难等问题。不亏损的只有1/5,能够赢利的则更少,发行量远不及规模经济要求,每期发行量在500册以下的有200多种,1000~1万册间的5000 多种,10万册以上的仅500多种,与已出版18种文本的美国《读者文摘》每期全球发行量高达140万份相比,让人汗颜万分。杂志广告在整个媒体广告份额中也仅占1%,这与美国的12.4%、德国的23%,日本的9.8 %等相比,更是沧海一粟。创意公社- ideaer-X}6P*r]+Q9mi

创意公社- ideaer^ x9\{6e CbB:L

  如果从市场的和读者的角度来看,中国的杂志发行量最大的是社科类杂志,平均期印数在6628万册,其次为文化教育类4057万册,自然科学与综合类相当,分别是3584万册和3405万册。其单一杂志在100万册的基本是政治教育杂志,如《半月谈》、《支部生活》、《党的生活》、《求是》、《第二课堂》、《小学生导读》、《当代小学生》、《中学生天地》、《小学生时代》等,这些杂志的市场导向性不强,更多的是行政的力量。在商业时代,对读者与市场服务并不明显。

'eG3i[,y7m&E.m1

9y FVS)VU1  实践表明,目前国内知名杂志在商业上也做得成功。例如,三九集团从发行入手参与《新周刊》部分层面的经营管理,在全国建立一支庞大的发行网络,被业内称为“新周刊的航空母舰”;三联阜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主管《三联生活周刊》经营则是从广告入手;而富国集团出资协办科技期刊《个人电脑》、《科技新时代》以及《每周电脑报》是境外投资公司投资国内期刊,带来了市场的办刊理念。整个杂志市场急需市场营销的介入,建立自身的销售渠道,建立自身的品牌,以在杂志市场中走出了自己的路。

p~'^5]oL/w#k!q9}1

?*W*@ ne o2TY0x1  杂志在媒介市场中的份额不多,发行在30万册的杂志,只有20来种。总体上还比不上报纸更比不上电视。可以说,杂志是在一个有限的市场中去寻求发展空间的。它不像报纸和电视只有地域性的差别,可以做成一个面向所有大众的广泛媒体。比方说,《广州日报》它只是一个地区性的指向,而没有具体行业的指向,因而它是以广州地区新闻为主的资讯媒体。再比方说电视,中央电视台与湖南电视台的区别,就是在区域性,同样的也是以做资讯为主,要有本质区别比较难。而杂志虽没有地域区别,但行业的指向很清楚,很难全面通吃。创意公社- ideaer)J{ZW0jeE d

创意公社- ideaer|t7kx|)K!e _

  新闻是传媒的基础,资讯更是传媒本能。创意公社- ideaer%XJ,O }-jMH3Bx5v

lM9y CA0M]$xIQ-@]1  这些以大众为主要诉求对象的传媒面很广同时也很泛,这是报纸与电视媒体的一些基本的特征。当然,在这一大主题之下它们还有更多的细分,更多的栏目与更多的专业频道。相对于这二者来说,杂志媒体的专业性就要强很多,它一定是要有一定指向的。比如做时尚的,做小资的,做时政的,做人物的;按行业还可分为各种专业。可以说每一本杂志都要很“专业”才可能有“大众”。所以我把杂志分为资讯杂志、思想杂志、新闻杂志、广告杂志与技术杂志。

!J l[^v u5G1

;OcvJ&oY S0P^Y3U1  随着中国媒介市场的渐次放开,中国的杂志市场也和其它生活产品一样成为市场中的一份子。生活消费品是物质产品,而杂志传媒是精神产品,同样是产品,二者一样需要生产与消费,同样需要创造市场的份额,所以杂志的公司化是一个必然的方向。由于杂志和中国其它传媒机构在中国是国家意识形态的传播器,它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是没有市场意识的,只有教化功能,是国家的思想工具。现在,走向市场才是第一步,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杂志的转型免不了带有言论工具的色彩,同时,还有一个适应市场的过程。实际上,杂志进入市场,一开始的起步就很高,它一开始面世就要面临建立品牌的难题。这是和其它消费品有着根本不同的。创意公社- ideaer4WE zEtPT;Tm

创意公社- ideaer1[v_"y ?3Nw

  杂志本身是一个媒介,它通常的功能是给别的产品一个平台,从而实现自我的存在。这是一个中间渠道产品,它依附在其它消费品上面去建立市场空间,所以,它不仅是众多公众消费品食物链中一个环节,而且是其销售链中的必需。从而才能完成在这一食物链中的不可或缺的地位。媒介本身生产的是信息,而信息的价值是靠其它的附带价值产生的,比如说广告的产生。我们刚才谈到一个杂志传达的内容细分,如信息、思想、或者两者结合。按行业和年龄划分可以细的很多,如:家庭服务类、都市类、财经类、运动类、音乐类、妇女类、男人类、青少年类、车类、婚礼类、野营类、宠物类等等。不同的细分适应不同的市场。这是杂志的一些属性。其实,我想对杂志的主要表达内容做一个介绍,这就是杂志社会功能的一个转变。创意公社- ideaer alv@9\)foXv

.B)R;C&`-@b{6y'W:c6y1一种政治的表达创意公社- ideaer Renxt

5R.}(^3W8p+~5|!OH(YB1  杂志对信息的传达有三种:政治信息的传达、经济信息的传达、文化信息的传达。当然,还可以据此可划分为更细的法律、社会、人文、产经、政经、时事焦点等一系列信息的表达。从政治信息的传达到经济信息的传达,是杂志的经营上的一个转型。按市场的规律来经办杂志,使杂志的经营性得以实现。有人说新加坡是一个公司化的国家,因为它的人口少,产业结构简单,如果用一个国家的结构来要求它,似乎不是太合适。它更像一个公司,整个运行机制与方法渗透了经济的技巧与方法。一个向市场化转型的国家,经济的运行规则显然是要多一点。国家公司化是一种导向。同样,一个杂志公司化是建立市场成功的第一步。美国康德"纳斯特(cond enest)出版的《魅力》杂志每月发行200万份,名例美国全国妇女杂志的前十名。《个人电脑世界》每月发行100万份,吸引了重多的广告商。杂志的现状表明,杂志的市场空间也和其它产品一样,具有巨大的产业空间前景。杂志是媒介市场中最重要的产业力量之一。

C/\O{ s a%c1

NK.Y)R p'A(r1  但在我国杂志的政治表达还是很明显的。文革时期的杂志就完全是一种政治的表达,各个行业也就是一种杂志,所有的杂志表达的都是政治思想的陈述。着国家意识形态的转变,经济工作是全国工作的中心,于是,作为一种信息的通道,它就开始从政治的表达中脱离出来。政治的表达是一个国家体制的表现,我们现在来讨论的不是它的其它意义,而是政治表达是一种非市场的行为。因为,它是行政的行为。政治的表达由于是行政行为,所以,它要求是一致的信息,因此不存在市场的概念。又因为政治表达的信息来源是单一的,而市场是多样的。这就是前期中国杂志的主要形态。创意公社- ideaer0D/S(B{|6GM@

p B@6J)h4n F1  随着中国国家政治的改革,使杂志的媒介功能开始显现。

7zQ4i&X'T@8y!^ Q1

.WLN0Y"at\w4n1  杂志的报道与深度分析,杂志的社会现象的表现渐成为主流。如果报纸是信息产品的集合,那么,杂志就是思想产品的集合。它不似报纸那样以快速反应为能事,而是以有一定思想深度为结果的文字结晶。随着信息时代对资讯的要求,杂志的信息功能也在加强。在保持杂志的深度之外,还要具有大面积的信息量,这是商业时代的具体要求。

g-q2bW5LeI1

7p|O'e/y._5va1  1741年杂志进入美国市场,当时报纸表达的是每日新闻,而杂志只能表达偏狭的小社会。杂志产业的兴起最早在费城。当时,本杰明"费兰林和安德福德相互竞争,都要做美国杂志第一位出版人。这两位前后只隔三天分别出版了《美国杂志》和《大众杂志》。富兰林出版了6期,布拉德出版了3期即告死亡。这时候的杂志为读者提供的是一种政治的表达。创意公社- ideaer,|.^%R^m+|O

顶:14 踩:26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97 (89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9 (73次打分)
【已经有74人表态】
16票
感动
8票
路过
6票
高兴
6票
难过
4票
搞笑
8票
愤怒
9票
无聊
17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换一张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