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被忽略的创新途径
国内企业现在不得不面临的问题是,我们相对薄弱的工业设计已经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自主创新可能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其实自主创新已经喊了很多年,只是现在到了不得不重视的时候了。
多年来我们引以自豪的全球制造中心正带给我们越来越多的忧虑和危机感,商业部长薄熙来曾算了一笔账:中国要卖出8亿件衬衫,才能买回一架空客A380,而且还要常常面临反倾销的诉讼。如果不能顺利及时地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我们就会面临拉美化的危险。
但是如何创新,国内企业似乎始终不得要领,没有找到一条可行的路。
设计与技术同样重要
在谈到自主创新的时候,我们往往突出技术的创新,而忽略了几乎与其同样重要的设计。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说某种技术从创新到应用到普及还需要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那么杰出设计的效果往往立竿见影。
但是这个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却没有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联想创意设计中心总经理姚映佳认为,设计是中国企业最薄弱的环节,就好比一个哑铃的中间部分,哑铃的一头是发达的制造能力和规模,另一头代表了我们在有些技术方面也已经达到和国际相当的水平。
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中心主任陈冬亮告诉记者,自主创性要技术和设计并重,因为高技术并不等于优秀产品,好的设计可以让技术得到更好的发挥。
国内企业现在不得不面临的问题是,我们相对薄弱的工业设计在某些领域已经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时下,在全球的消费市场,充斥着大量制造、品质相近毫无特色的商品。同质化导致的结果是,企业进入恶性的价格竞争,利润逐渐下滑。企业要想摆脱这种困境,走差异化的道路成为必然的选择。
那么在技术趋于同质生产供大于求的大背景下,如何制造差异化?毫无疑问,产品的工业设计是最容易实现差异化的途径之一。正如索尼公司前总裁盛田昭夫谈到的:“我们相信今后我们的竞争对手将会和我们拥有基本相同的技术,类似的产品性能,乃至市场价格,而唯有设计才能区别于我们的竞争对手。”
同时,同质化的竞争趋势也导致产品正在从技术导向转入用户需求导向,而工业设计必将成为企业竞争的新焦点,也是中国企业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蜕变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