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创意公社- ideaer >> 百科 >> 设计论文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30层“渲染”画出蒙娜丽莎神秘微笑

排行榜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发布者:xs0223
热度144票  浏览92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0年9月25日 10:25
创意公社- ideaer@DR.wm(U0s2p$t

7岁的时候,雅克弗兰克第一次看到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几十年来,他一直试图解开这个深深吸引着他的谜团:达芬奇究竟是怎样画出如此完美的画像的呢?近日,在意大利佛罗伦萨举行的达芬奇作品展上,弗兰克自信地声称:“我已经找到了答案”。

QIUu,C4s-{y:@1

$@;s#wi*s~1  从技术角度解释

0kBT8Tt.Gf1

G3q,q)ebk6n9s2M-C1  据推测,《蒙娜丽莎》是在达芬奇生命晚期创作的,时间大约是在1503年至1506年之间。当时,达芬奇是在一块意大利白杨木上画这幅画的。几个世纪以来,数不清的科学家和艺术历史学家,对这幅有着500年历史的画像进行了各式各样的研究,试图解开这幅在法语中名为《乔孔达夫人》的画像,以及画像上那个神秘微笑背后的谜团。创意公社- ideaerG6v-F;S nz,R?gDs

sxG"p*^JC,D1  弗兰克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达芬奇研究中心的一名顾问。他表示,至今几乎没有人尝试过解释达芬奇作画的真正技术。弗兰克说,最让他感到困惑的是,达芬奇如何能够在画作中将光与影控制得如此微妙。他说:“从技术角度来看,《乔孔达夫人》超出了所有人的理解能力。”创意公社- ideaer:f})Y:J S%e

&b v&w0k4d1  画作有三维效果

2z[;h"M Yi5V K1

\:w R-Z8_&]1  达芬奇曾经自创过一个新词――“渲染层次”(sfumato),这是意大利语“混合”和“烟熏”两个意思的结合。达芬奇用这个词来形容自己的绘画方法,并称这种方式能使画作看起来“既没有线条也没有界限,而是以一种烟雾或超出聚焦平面的方式嬖凇!?br>

~(i+~+Q0i4V(H1 创意公社- ideaerX } O T [

  尽管达芬奇对自己的许多作品和发明创造都留下了大量的文字记载,但他却从来没有真正解释过,自己是怎么画出这种使画作几乎有三维效果的“渲染层次”的。弗兰克说:“关于‘渲染层次’的最根本问题,就是要知道光与影是以如何微妙的方式相互联系的。”

,Oj @'qSiy1

u$m1z:eoBE1  像做三明治一样创意公社- ideaer`j\Jd9C

5f!B(Iom*jH1  通过用一系列画板再现蒙娜丽莎的眼睛,弗兰克试图证明,达芬奇在创作《蒙娜丽莎》时最初先画了一幅草图。之后,达芬奇又用非常淡的半透明颜料来使线条变得柔和。接着,达芬奇再小心地用细笔画出小点来润饰画像的细节,最后再画上另一层非常淡的颜料。弗兰克解释说,整个过程就像做三明治一样。创意公社- ideaer [h)d|Dn@V4~

_m O:]:Ib1  弗兰克认为,蒙娜丽莎脸上的某些部位至少画了30层,每一层都薄得令人难以置信。他说:“在《乔孔达夫人》中,有一种不同寻常的连贯性。从这里可以看出,达芬奇一定是花了好几年的时间才画完这幅画的。”创意公社- ideaerMC#hg P@

.M,@S+N VFe~Zf1  为了证明自己的理论,弗兰克在此次展览中,还展出了两幅自己利用这一绘画技术模仿的达芬奇画作。其中一幅用有色粉笔画的作品,弗兰克花了3000多个小时才画完。另一幅则是油画。令人惊讶的是,经过X射线的照射后可以发现,这两幅画和达芬奇的原作都有着惊人的相似。

9i8O)MC m,m1
顶:5 踩:7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 (24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07 (27次打分)
【已经有81人表态】
8票
感动
11票
路过
8票
高兴
10票
难过
12票
搞笑
8票
愤怒
11票
无聊
13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换一张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