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鲁生:培养艺术设计人才 服务山东文化产业建设
一、艺术设计类专业招生规模必须考虑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近年来,我国高等艺术教育事业得到巨大发展,基本形成了具有相当规模、学科专业门类齐全、教学水平较高的艺术教学体系。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艺术学科在结构上得到了调整、完善,形成音乐、美术、戏剧、广播影视、舞蹈、艺术设计(工艺美术)六大门类,艺术类专业一度发展到48个,1998年新专业目录调整为20种。独立建制的艺术院校由20世纪50年代的不足20余所,发展到现在的31所,综合大学的各类艺术学科应运而生,达到了相当的规模。艺术类专业规模的迅速扩大与1999年全国高等院校的扩招有关,也与社会对艺术类人才的旺盛需求有关。面对社会对艺术人才的需求,国家制定了扩大招生规模等一系列政策,一些综合大学、师范类大学、多科大学或单科大学相继成立二级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音乐学院、影视学院、设计学院、动画学院等或设立相关学科专业。据不完全估计,目前全国1683所普通高校80%以上设立了艺术类专业,而且大多集中在实用艺术领域,招生数量增长惊人。从全国31所独立艺术院校的本专科在校生人数来看,1996年只有18457人,2003年达到82177人,增长了4.7倍,而到了2005年达到163266人, 增长了8.8倍。但在规模的背后,不可否认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专业师资存在不足;设计艺术教育学科体系、学科属性、课程体系、培养模式、培养目标相对滞后;设计艺术教育的评价体系和监控体系与其他学科雷同,没有考虑艺术设计本身的规律和特点等。但从总体上看,艺术学科规模得到长足发展,满足了"艺考热"所带来的社会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