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日葵般盛放 新生代女性影像宣言
那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小美女们悄无声息地成为一股新的摄影力量:她们的照片充满青春的忧郁、伤感、迷惘和伤痛,也满怀生命力旺盛的青春梦想,我们给她们的作品一个新的名字——向日葵影像。这些新生的小美女摄影师,让我们看到一种更加积极、有活力的摄影群体和摄影作品。
“女孩”的意识 乌托邦式的青春影像
林路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教授,从事摄影教学和摄影理论研究20余年
记得一位社会学专家在回答下面两个问题时,颇有哲学的意味,也恰如其分——一个女孩想去做的事?一个可能,就是拍摄照片。那么,什么是女孩?一个答案:一种只想着现在不会考虑将来的女性。这大概就是对新生代女性摄影家最简洁幽默的描绘,也许也正是对这些青春期女孩们的作品最好的概括。
有这样一个统计数据:什么时候女孩会成为女人?当然这需要看不同的时期。在1900年左右,女孩平均的成熟年龄是在14.8岁,到了1988年,却是12.5岁。在20世纪后期,这一下降的趋势还在继续向前发展。同时,人类的心理成熟年龄也变得越来越年轻,时尚也走向了少女化。比如凯特·莫斯在14岁就开始她的事业生涯,从一个年轻的模特儿很快发展到各个领域。
这样一种青春期女孩的活力体现,曾经被《美国摄影》杂志归纳为新的“女孩的意识”。杂志的编辑选择了这样一连串的词汇形容这些当代女性摄影家:果断的,诱人的,无畏的,同时又是甜美的。这样一种甜美的力量是男性摄影师即便是刻意而为,也是难以企及的。尤其是她们的镜头背后或多或少总是隐藏着某种色情的元素,而且她们的情色是和身体相关,确切地说是和年轻的女性身体相关。她们在试图突破传统的观念约束,将人类的内心需求尤其是对于性的力量的释放的可能,推向尽可能宽泛的极致程度。
再进一步深入观察,这些青春期的女性已经不再停留在花花草草、“绿肥红瘦”的年代,关于一切当代时空敏感的话题,她们都会毫无顾忌地通过镜头甚至自己的身体去触摸:关于暴力,关于性,关于生与死的颠覆,在她们面前都可能是小菜一碟。但是她们的内心又是异常的脆弱,就像我们中间的许许多多人一样,随时都可能因为意外的触发而使心灵的世界毁于一旦——同样通过她们的镜头泄露出来。
我们应该为她们的梦想喝彩——其实每一个人观看这些女孩的方式也是一种乌托邦的,因为其中和女性有限的、渴望自由的梦有着关联,或者说,这是纯粹意义上女性的存在,是青春期伤痛和梦想的影像极致化的呈现。
新生的力量要积蓄多久? 从小美女摄影师看摄影潮流的发展
郭兴欣
《摄影之友》杂志 编辑部主任
我们介绍这些年轻的小美女摄影师们,并非只是基于“美女经济”的夺目效果,但我不排除这是其中的一个因素,而且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这么说的原因和目的,首先是我们非常希望这些美少女们成为摄影圈里一股强大的力量。
2009年我造访奥林巴斯东京总部,听到当年的火爆机型E系列(E-P1,E-PL1等)的数据时,我更加意识到,女性在摄影圈终于将要成为一个逐渐被重视的群体——这系列相机的消费者中,女性消费者达到50%。这种趋势的形成是由很多原因决定的:消费市场需要拓展、相机技术发展带来更多的可能性、摄影行业需要有更丰富的结构、女性力量逐渐崛起等等。把女性作为消费对象,自相机诞生,用了将近200年,才成为一个明确的目标和趋势。而我们希望,这些小美女以鲜明的形象代言这场变革的到来。
同时,这些小美女也是一批年轻摄影师的代言,他们也在逐渐成熟的道路上前进着。我们看过很多年轻摄影师的作品,某些摄影师的作品颜色还成为一种独有的色调,但是这些作品并没有被广泛传播,或者被人记住。作为有责任感的媒体人,我们赞叹同时也不免唏嘘,一个成熟的风格,大多是基于成长过程中的经历,并总结形成的更深刻所在,风格应该兼具内涵与表面双重意义。
当下占据摄影行业主流视觉引领者,大多也是经历了二三十年的拍摄和积累形成的,我们鼓励年轻摄影师成为新生的力量,但视觉取向以及内容选择都应该有更明确的选择方向。我们选择的这些小美女,在某个固定的题材上已经进行了长时间的拍摄,拍摄的题材大多也是她们熟悉的、或者一直感兴趣的内容,都是发于心的真实。所以通过这些作品,能够看到她们鲜明的生活方式,甚至能解读出她们的个性。她们的拍摄风格也会逐渐基于自己的成长而产生变化,有延续,也有突破,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所以,中国的年轻摄影师们,在自己的领域上位、成为一种风格的引导者并非急功近利能完成的。但是我们都静静地期待着一个新的视觉代的到来,并坚信它将出现在不久的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