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外自然光的运用
顺光拍摄:光线入射方向与拍摄方向一致,阳光所形成的阴影和投影都在拍摄对象的后方,景物面向镜头的方向都受同样照明,画面上看不出明显的明暗配置和反差,影调配置主要靠景物本身具有的色调来完成。顺光能全面的表达物体的质感,拍摄人物丰满细腻,拍摄风光,前后景物都一样亮,景物轮廓靠自己的色调来勾画,具有平涂效果。如选择的景物本身轮廓清晰,背景亮,能具有高调韵味。
但是,顺光一般不利于表现空间感和立体感,影调平板单调,缺乏起伏明暗的视觉节奏。顺光还不利于表现群众场面和表达众多数量的内容。这幅群众场面,由于使用顺光拍摄方案,前后人物都以同一色调再现在画面上,分不出明暗层次,看上去白花花的一片,数量和层次都显示不出来了。
侧光拍摄:太阳光线的入射方向是从拍摄点的左侧或右侧方照射到被摄对象的。在被摄体上形成明显的受光面、阴影面和投影,画面明暗配置和明暗反差鲜明清晰,景物层次丰富,空气透视现象明显,有利于表现对象的空间深度感和立体感,是比较理想的光线条件。
运用侧光时,应注意受光面与阴影面在画面上所占的比例。以人像为例,一般忌讳受光面和阴影面各占一半,瘦人鼻子又高,受光面要多些,胖脸塌鼻子,受光面要少些。另外,受光部分应与对象富有表现力的部分配合。拍人像,眼的视线方向宜与光线的入射方向相对为好,这样光线会落在脸部最富有表现力的部分。如果相同,则光线不能照在人脸的主要轮廓上,而落在脖子和后脑勺上,不利于形象的描绘。
逆光拍摄:太阳光线从被摄对象的侧后方射来,或者镜头正对太阳方向拍摄。逆光有利于勾画对象的轮廓线条,宜于拍剪影。逆光还利于表现空气透视现象,能表达空间深度及环境气氛。拍摄人物、事物众多的场面,逆光能强调出数量,它在各个物体上都勾画出一个亮的轮廓,不致象顺光那样,色调彼此重叠在一起。
逆光摄影,背景对着相机的一面恰好是阴影面,这样会使一些杂乱的景物线条和不必要的细节隐藏在阴影中,简洁背景。逆光还有助于在直射阳光条件下获得低调画面,由于背景暗,主体面向镜头一面也暗,但主体和背景之间会被阳光勾画出一道亮的轮廓线。
用逆光拍摄近景人像,正面应有足够的辅助光,用反光板、闪光灯,正面质感可得到很好表达。但辅助光要恰当、均匀,不能太亮,否则影响亮的轮廓线,光线效果也不真实。曝光以正面亮度为准。逆光拍摄必须使用遮光罩,避免阳光直射镜光,在底片上形成灰雾,招致失败。但也有些摄影者有意让太阳从树枝或人物身后射过来,利用“嗤光”形成的光晕,表现某些抒情寓意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