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藏北京:森系苔藓味清晨
香山·双清别墅am 5:00-7:00
要是没有那些城市里的现代建筑,北京的秋天就像中国画一样写意。值得庆幸的是,这种透着生活温情和田野闲趣的写意风景,你还可以在香山找到。
几乎毫无悬念的,秋天被认为是北京最美的季节。在这三个月的时间里,雨水冲刷掉天地沉降的污浊,来自北方的风化解了长久凝固的闷热,动物为了准备过冬的口粮而忙碌,植物也争相在寒冷到来之前最后一次盛开。要是没有那些城市里的高楼和现代建筑,北京的秋天就像中国画一样写意。幸运地是,如今这种透着生活温情和田野闲趣——又难以摆脱文人情怀的写意风景, 你还可以一路向西之后, 在香山找到。但那又不是主流游览路线上的香山, 你需要花一点心思去探寻。
最美南山线
“中线是爬山,南线才是悠游”
“香山的珍贵, 就在于脱离城市的嘈杂之后,难得的隐秘和安静。为什么还要追逐人群,走那些拥挤吵闹的游览路线呢?”坐在香山电话局旧址小院里——这座小院曾是新中国最早的中央专线电话基站——刘殿义侃侃而谈,作为中国联通的退休职员, 他退休前以及现在的大半工作, 都在研究老北京与电信行业的相关历史。对于寻访过上百遍的香山, 他再熟悉不过了。
随着刘殿义,我们在香山的东门入口处向南拐了个岔子。 “对于游客来说,来香山的目的就是从中线直接登顶香炉峰,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香山的精华集中在少有人问津的南线,要不是数次来香山游览过的人, 很难发现, 也很难放弃主流而选择这条线。中线是爬山, 南线才是消闲。 ”
刘殿义说的这条南线,是绕着香山的南坡而行,经过静翠湖、双清别墅、香山寺和平台, 由玉华山庄下山, 不登顶香炉峰。静翠湖是刘殿义着力推荐的第一个香山观景点,距东门只有不超过5分钟脚程,却因为隐匿在一片树林之间而应了 “静翠”之名。湖的一面是步道和亭子,另一面就是高耸直立的香山南坡,在早秋并不浓烈的阳光下, 整个湖面静如画布。而水虫在残荷之间跳跃,山坳里的微风吹动树叶,倒影在波光中抖动,让湖景变得真实。在湖畔的亭子里,常有人弹奏古琴,自山顶而来的溪水从亭下石隙中流过,哗啦啦地伴着琴声,高山流水的知音故事不自觉就映入脑中。
许多来香山赏红叶的人,常抱怨看不到红叶。登上黄栌树最密集种植的南山坡,你会发现遍山红叶就在身边,这里才是香山红叶精华所在。
由静翠湖上台阶回归步道,溯着溪水向上,直达双清别墅,游客才渐渐多了起来。双清别墅先后是熊希龄和毛泽东的住所,因为院里有两条清泉汇聚而得名,其中一条泉水,就流入了静翠湖。走在静翠湖到双清这一段路上,你会明白为什么熊希龄将别墅建在这里,也会明白为什么刘殿义这样一个香山老玩家会推荐这里。你常常会穿过静谧的丛林小道,踩着满地的落叶和接地气的泥土,而豁然开朗之后,已经生长了几百年的银杏树就出现在你面前。人有,但不多,打个招呼侧身而过。声音有, 但不闹, 风的声音、 鸟的声音、 水的声音、 松鼠踩脱树枝的声音, 它们是真正只属于大自然的声音。
从双清别墅向下折返二三百米, 再拐上一条指向不明的小路,就通往了香山南坡。这条路并不像中线那样,常见各景点的标识指示,也不像盘旋向上的中线那样,有宽大的石板铺路。这是一条舒缓的,足够慢慢行走一两个钟头的小路。事实上,沿途的很长一段台阶和石路,都是在刘殿义的努力推动下,在3年前才铺成的。在这条路上行走并不枯燥,相反因为脱离了“身在此山中” 的尴尬, 才有了在山看山的洒脱。一路前行,香山饭店、 碧云寺、 昭庙、 琉璃塔、 玉华山庄、 半山亭、香炉峰等香山经典建筑群在对面山坡依次出现,又在某一点时齐聚在同一个画面中,想观赏这样的景色,在香山仅此一线。在香山南线的沿途,可以看到香山的城墙,从那里通往更远的地方,就是茶马古道。几百年来,从山西而来的盐商结成马帮队,从门头沟的山中穿过,虽然山路艰辛,但却是进京的最近路线。马帮行走在崇山峻岭之中,也行走在香山南坡边缘静谧无人的古道上,当马蹄嘚嘚,铃铛当当响起,就又伴随着有山有林有湖有屋的香山南坡的完美景致, 增加了世代不灭的人文色彩。
不过要看到这些残存的历史遗迹, 你得想办法避开浓密繁茂的黄栌树, 它们现在常常对视线造成遮挡,而待到十一月中旬,黄栌树叶变成火红的时候, 这些浓密就成为了拍摄香山全貌的最好前景。
许多专程来香山赏红叶的游人,常会抱怨看到的香山红叶似乎并没有传说中那么多,其实观赏点的选择很有讲究。香山黄栌树最密集种植的区域正是南山坡,如果在平台或玉华山庄观赏,来自南方的逆光使红叶变得黑暗阴沉,自然观赏效果不好。而若是那时登上南山坡,你会发现遍山的红叶就在身边, 眼前的红叶与远方连成一片,香山红叶的精华才真正被找到。
早些年的时候, 北京人喜欢到香山 “喊早” , 天不亮就来到山间, 用清晨的氧气替换掉城市带给肺的杂质,并等待最美丽的晨曦的到来。如今的香山游客骤增, “喊早” 的人变少了,香山游似乎缺少了一点生活化的“人”的气息,多了旅游的急功近利的目的性。红叶固然是香山的经典和灵魂,但赶在深秋的红林尽染之前,到香山感受一下与世无争的安静“秋早” ,走一走那些渐入金黄的“旁门左道” ,就像在提早等待辉煌晨曦的到来,也是难得的享受。或许你也可以像刘殿义那样, 发现一个属于自己的“新”香山。
(上图)静翠湖边的抚琴人 F2.5,1/2000秒,ISO3200
刘殿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