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黑夜的秘密
捕捉黑夜的秘密
亚历杭德罗《涨潮》作品赏析
图:Alejandro Chaskielberg 文:安微
月圆潮涨,乌云掠过。南美洲的巴拉那河畔上,鲜艳的叶瓣和幽蓝的树梢追逐月光开始翩翩起舞。亚历杭德罗在月色暧昧的夜里用镜头描绘岛民的生活,眼前之景是现实还是舞台,难以分辨。
在巴拉那河游荡了大半夜的亚历杭德罗停下前进的摩托艇,眼前是身着麻布衣服的猎人和15条小型犬在河岸边嬉闹的场面,它们是猎人捕杀大型动物的得力助手,月光将其绘制成一幅神秘的油画。
对于正在四处寻找拍摄对象的摄影师来说,这何其难得,他掏出在这之前拍的几张岛民的照片给猎人看,但这位害羞的猎人固执得比一颗顽石还令人心疼,亚历杭德罗在经过3次拜访后才终于劝服猎人接受拍摄。他选择了猎人猎得一只水豚的当天午夜进行拍摄,将猎人烹煮水豚的火堆作为远景,还原了最为真实的人物生活环境,用4×5大画幅移轴相机进行最后的定格,并在长达五分钟的曝光时间内人物尽量保持静止。而这5分钟的时间,足以让画面实现从现实到虚构的穿越。
他把满月作为构图和布光的一个关键要素,用这种独特的手法再现岛上人们日常的生活。在接受《摄影之友》采访时,亚历杭德罗说道:“我感兴趣的是水流的诗意和视觉的力量,以及人们与环境的关系,用摄影的方式去呈现另一种风情的巴拉那三角洲以及居住其间的人群,这些都是过去多年来被忽略的画面”。
在2010年的布莱顿摄影双年展上,亚历杭德罗的作品深得策展人马丁·帕尔喜爱。这位马格南的摄影怪才,在接受英国电讯报采访时说道:“现在有很多不错的年轻人,假如让我选一个未来之星,我看好阿根廷的亚历杭德罗·凯斯基尔伯格”。
马丁先生爽快地接受了《摄影之友》的采访,从伦敦到北京8个钟头的时差不算问题,倒是马丁浓厚的英伦腔让我们吃尽苦头,好在年近六旬的他始终和蔼耐心。“在我看来,亚历杭德罗的作品真的很不一样。生活是如此复杂,难道你能分辨现实
和舞台吗?所以他并非违背了纪实的理念,只是采用了一种非常新鲜的手法。其实,所有优秀的纪实摄影作品,都借鉴了虚构的手法。”事实上能第一时间与亚历杭德罗对话,也仰仗了热情的马丁,而从马丁与亚历杭德罗的互动中,足以见得他们之间地相知程度。
【摄影师访谈】
摄影之友》:为什么你把这个系列命名为《涨潮(The high tide)》呢?
亚历杭德罗:从大自然的角度看,潮汐控制着岛民们的生活,当涨潮的时候,河水席卷了一切,无论什么工作都将不能进行,万物陷入了一片静谧。我喜欢“涨潮”这个名词是因为它似乎在讲诉河流持续运动的过程,而我很享受看着这奔腾河水的时光。同时这个标题也一语双关地涉及了满月对水流的影响,因为正是在满月的这个时候,河水潮涨,而满月的月光也对这组照片有着很大的影响。
《摄影之友》:为何使用4×5的大画幅胶片相机,它笨重麻烦?
亚历杭德罗:我用正片进行拍摄是因为胶片的质感和色彩能力再现是数码设备无法企及的。
《摄影之友》:数码同样可以在后期做出很出色的效果。
亚历杭德罗:胶片能让我花更多的时间在对场景的布置上,慢下来,一切事物都将变得更加平静而安定,胶片使得摄影更加充满诗意。
《摄影之友》:那为什么选择在满月的条件下拍摄?
亚历杭德罗:我想要通过对布光的控制制造一些特殊的效果,也想保留自然光照明,而满月是一个很好的环境条件。况且“满月”有着一些特殊意义。
《摄影之友》:月光很奇妙。
亚历杭德罗:岛民们在月光下保持长达十余分钟的静止状态,这种静止的姿态给予他们一种奇妙的永恒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