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纱照之攻略大全
动员
对于女孩子,结婚前拍婚纱照是不用动员的,这段是专门写给男性看的。婚纱照是非拍不可的,这可不是我说的,是我老公说的,这是他婚前多方咨询又经实践检验正确后得出的结论。
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孩子,一生之中也许只有结婚这一刻才做一回真正的主角,如果不办婚礼,那么也许只有拍婚纱照才是她名正言顺肆意美丽的一个机会。面对这么多“一”,你还能忍心说出那个“不”吗?不拍的后果?我老公敏锐地预见到:这将成为老婆批判你的最佳借口。花几千块钱和被老婆唠叨一辈子,你选哪个?所以,我老公比我还坚定地说:拍,一定要拍,而且要拍好。现在想来,这真是个英明的决策,否则我可能真要委屈一辈子呢。
排除钱的因素,对于男士来讲,拍婚纱照最艰难的也是最大的考验就是“耐心”。几乎所有经历过的人都是拍了整整一天,我们那次还是在淡季,没有排队等着化妆进棚,结果还是拍了9个多小时,我老公说这是继他当年不幸被三位女士选做“跟班”陪她们在香港的商业街上逛了整整10个小时后的又一大记录。对于女孩子,这也是考验老公的好机会,虽然晚了点儿。耐心的男人对于女人实在是个宝贵的财富,如果他在拍婚纱照时不耐烦地跟你吵架,或者把你一人丢进摄影棚拍单照而自己跑到门口抽烟,这种男人,唉,还是早早看破了的好。
踩点
拍前先定时间。我认为,拍婚纱的季节因素不是很重要,婚纱店里冬暖夏凉,只有喜欢拍外景的人才需要对季节做选择(“外拍”我看还是算了,这个问题后面会重点提到)。当然淡季人相对少,等的时间也少,价钱可能也会稍便宜。我是6月份拍的,绝对的淡季,想来在北京,夏天都是淡季了。
然后是踩点儿。相比之下,北京的价格是最贵的,如果旅游结婚倒不妨去外地拍。我有朋友在西安、南京拍的同等水平的要比北京便宜。北京比较好的婚纱摄影店大概都集中在东四西四(我指的是比较大众的那种,另类的就不了解了)。
踩点儿主要看价格、服务和服装,至于拍摄水平,那是最靠不住的。婚纱照的化妆、布景、灯光、构图方法大致相似,从样片上看,每个店都差不太多;况且你也不能肯定你看的样片是否真的是本店摄影师拍的;最重要的,你无法预先判定分给你的摄影师水平如何,如果不幸碰上个水平垃圾的你可就倒了霉了。这一项根本不是我们所能控制的,所以我基本略过。
我最关心的是服装,哪家店的衣服好,差不多就是哪家了。看衣服也有讲究,这是我拍完后才体会到的。别去看最漂亮的那几件,那都不是给咱们穿的,除非你肯花1万块以上,才可能颐指气使地要求穿这穿那。所以,一定要问清楚,我这个价位可选的衣服是哪些。同时兼顾先生的服装,男式衣服虽然款式少,但领结和腰封上也是有花样的。
价格上要注意“淡季打折”的花活儿。今年5月我踩点儿的时候,巴黎婚纱东四店的小姐特热情地告诉我正在淡季优惠,4千多价位的有50个名额便宜600块,那意思我要不交定金第二天就没有了。我想了半天还是放弃了,就当自己少吃几顿麻小和水煮鱼。结果一个多月后再去巴黎的西四店,仍旧是便宜600块,也没有限额的说法。不过淡季确实可能比平时便宜一些。
定金
大多数婚纱摄影店都要求交几百块的定金,北京的几家都是500,定金自然是不退的。交定金的同时一定要与店家详细讨论婚纱照的价位、风格、照片要求、甚至取片时间等诸多细节,这些都将在你的定金单上写清楚,这一步是万万不可轻视的,可以说拍婚纱满意与否全看这一步了。婚纱摄影店的规矩是先付钱再拍片,一旦交了钱,如果你事先没有详细要求,最后很多细节上都不会让你满意,即便自以为很详细了,还是会在某个没注意的地方出纰漏,到时候你再怎么抱怨都没多人搭理你,弄不好还要被白眼相向:片子都出来了,还想怎么着?!
没有人愿意轻易地交定金。我之所以又选了巴黎是因为sales小姐介绍的时候虽然冷冷淡淡,我站起身要走的时候却突然很执著地要留住我们,及时地喊来值班经理,我老公跟经理你有来言我有去语,不知怎么就说服她同意我们的定金可以退,我不再有被人所制的吃亏感(实际上我并没想到,交完定金后自己也就没那么多精力再想换一家了),便坐下来讨论细节。
已经有了优惠,再砍价就几乎不可能了,最可能的是在自己的价位内要求更多的实惠。让老公去对付30多岁的女经理,绝对稳操胜券――这在我们买钻戒的时候亦得到了印证,男人不是不爱砍价,买小东西花小钱时砍价没意思,能从几千块的消费中砍下几百上千,那才有成就感呢,所以这种情况我都让老公出马。我向老公提出要求,他再跟经理商谈。跟经理谈的最大好处就是不再有“请示领导”的借口,行就是行,而且她还可能主动帮你制定相片的设计方案。
所谓实惠,也未必能得到多少,因为每项的费用并不列出,无法计算,所以我们不再考虑亏不亏,只将自己不需要的折换成需要的东西,总之自己满意就行了。
我们的价位可以有18寸和11寸相册各一套,所谓的11寸其实就是拍完后你选中的样片拼成的,这点大家要明白。我们提出把18寸的换成两套14寸,这样总共是三套,双方父母和自己各一套。再把12寸的水晶一个换成10寸的两个,三十多寸的大镜框换成24寸和20寸的各一个。
这样的换法经理觉得有点儿亏,低头算帐,我们发现我们的价位里还有一项婚礼当天的免费新娘妆和借婚纱服务。新娘妆可不是上门服务,要等到9点开门了到店里做,咱们中国的风俗是中午12点之前必须举行仪式,哪个新娘不是早早就梳洗打扮好了等着上轿的?至于借婚纱,一辈子就这么一回,谁不穿自己的新衣裳?我们灵机一动,这项服务不要了,合成钱折到上面的要求里。经理同意了。
然后讨论“特效”。在婚纱店拍看中的主要也是后期制作,尤其是特效,否则自己拿了底片去一般的照相馆洗一大本要便宜得多呢。我们要求把特效3张增加为6张,看经理没否决,便再提出2套14寸的6张特效要各不相同,也就是说我们总共可以有12张照片做成特效,经理算了半天,又同意了。这下我乐坏了,完全想不到应该再乘机讨论特效的具体形式,结果我们最后的相册里12张特效都是“满版”,偶尔有一两张加点儿小变化,我最心仪的那种外面两张小照片做门,打开里面是一张大照片的特效根本没有,一问才知道那种只给18寸的相册做。12张满版,看着也太死板太气闷了。教训哪!
依我,到这里就差不多了,我老公心细,继续在镜框照片上做文章,经理这才想起向我们介绍我们店里最新的镜框照片用材,什么皮纹的、加丝的、防火的,我们选了加丝和防火的――据称这是别的店没有的,又争取到特效里用一张皮纹的。
水晶的本想再多要一两张,未果,说要多做就加钱。后来拿着底片在家门口的小店里做了几张,效果差不多,7寸的才20块左右,比婚纱店里的开价便宜多了。
不知道我们是不是最琐碎的顾客,反正到这时候经理已经有点儿晕了。
服装本来是四套,经理主动给加了一套,这让我大大受用。拍完后我才明白,服装多了也未必好。多一套衣服就要多化一次妆,拍摄时间就要加长。女人当然是越拍越高兴,男人可就不行了,到后来表情都僵硬了。两个人的照片,你好他不好,最后也没法入册,我们就是这样,我过了穿五套衣服的瘾,最后入册的只有三套,白受累。所以我建议,如果不拍外景,只要三套衣服就好:白纱、中式(也有人喜欢日式)、晚礼。
sales小姐把我们的所有要求都写到定单上,确认无误,放下定金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