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创意公社- ideaer >> 摄影 >> 生活记录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胶片的4种可爱特质——献给小众的胶片摄影师

排行榜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发布者:idser
热度0票  浏览5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5年11月19日 21:03

ZH1_+j3C+T1现在,玩胶片的人其实不算少,但是用这个做商业活儿的绝对不会多。理由无须赘述。但因为有爱,一直喜欢的人总是不愿轻易放弃;开始喜欢的人也总是不断加入。

!h8C{?/vF1 创意公社- ideaer'~2x9T GC"N

创意公社- ideaer#~'a&j.W\8rd*N6lp

S ?!] [ OeS\'Ji1原片用X-PAN采用依尔福400度胶片拍摄

!O%Y `y3s9Wu1 创意公社- ideaers8{3Vpe

不可否认,对于“死而未僵”的胶片摄影来说,在这种小众化的消费行为中,摄影师的个人喜好起着绝对的推动作用。但不同于单纯的自我消遣,将其放在商业婚纱的范畴下,就要去追求顾客的认可与时间的认可。

.B;x&^5X gl3~:O1 创意公社- ideaer;u4c(L O2C%v

无论如何,在这个怀旧和尝鲜几乎并置的年代,还是有很多人会喜欢上胶片和它的表达方式。无论藉由何种介质与载体,用心拍才能得到那些充满温情和气味感的画面,使人愉悦,使人满足。

'e)w/}yg,MlnH1 创意公社- ideaer @4@n4tU_VG

在婚纱拍摄中使用胶片显然是比较小众的做法,如果探究我的初衷,首先是自己喜欢,然后就是希望还有人也喜欢。

7O7]oJ^6AW+g&fK1

gFxv {v1我很早开始尝试在数码拍摄的同时“混搭”一些胶片,这样的方式顾客很容易接受。其实没有人会不喜欢,唯一的问题不过是:我要为此多付出多少价值。数码改变了我们很多,包括像我一样喜欢胶片的摄影师或爱好者恐怕内心都很矛盾:是为了某些终将逝去的徒劳挽留么?是为了在最后的道路上留下与众不同的独特体验么?也许,都有。创意公社- ideaerQB2CHuYURm'p

创意公社- ideaerg_`-XW'nS

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胶片体验对很多年轻人来说反而是完全新鲜的东西,这也正是他们投入其中的最大动力。Lomo、宝丽来、徕卡,各大摄影社区相继开放胶片专区,每一个有关胶片的热点,每一次怀旧潮流的热捧,其实都证明了这一点。创意公社- ideaer3m)Q+q8^F0}]

创意公社- ideaer6A&`_`.p4x

我们现在所做的有关胶片的种种细微举动,也许会对未来产生影响,也许不会。但无论如何,坚持自己的坚持,用心拍摄才是最重要的事。不必一定要看清未来,喜欢就拍好了,拍到最后一个卷,用有限的胶片,慢慢思考,享受摄影和生活。

Qw6z9_:mg"w Wy1

TAR.kg0TP8^G5^ w1胶片的四种可爱特质

"p;cD.B-QK1

*hK yqZ+u'Hv w#V11 感受色彩的魅力

,g*f^hK0BW"TO1 创意公社- ideaer1hV5f8ZtSQ

不同胶卷对颜色的反应,或者说敏感度不同。这种各具特色的表现很有吸引力,现在数码后期调色的时候,很多人也喜欢模仿某些胶片的色彩特性。创意公社- ideaeryh a^ N)M

De'O3GwQh1胶片的色彩表现方面有太多专业的技术文章,我只从个人使用经验的角度简单概括。不知是巧合还是设计如此,胶卷外包装的主色调往往就是其表现得最好的颜色。比如:富士的绿,柯达的黄,爱克发的红,三菱的蓝等。创意公社- ideaern$yW(xy

创意公社- ideaer+N[F JVL0Vt

m/L$_ KZA1

,I6?n;k\(b'\9R12 掌控影调的风格创意公社- ideaer5Uo;jZ;h,D

创意公社- ideaerRN-~I(`k:a

胶片成像的质感一向被我们津津乐道,特别是在黑白影调的表现上,无论是鲜明、锐利的反差,还是细腻、油润的层次,胶片极大的宽容度和可塑性都集中体现着它的魅力。创意公社- ideaerF9W$n Eb.f LCB

4Q$S{sqY1从个人的使用经验上看,国产的黑白胶卷,比如公元和乐凯,其过渡没有富士和柯达、伊尔福好,细节也比较粗糙。伊尔福的表现最佳,后期暗房冲洗操作的空间也很开阔,曾被称为黑白胶片专家。而手工冲洗、印放黑白胶片更是体验摄影乐趣的最佳途径之一。

OX+e5hY"[`Wf/B1 创意公社- ideaer]%i1\8U*X0f M*S*DQ

#E4G0C^ e!r1 创意公社- ideaerR^$J*M-O#}

3 体会颗粒的质感

z/F9L"M.C$~1 创意公社- ideaer_'R }g)Bf;h.er

胶片的感光度正常有25度到3200度,现在市场上能看到的就只有常见的100度、200度、400度,其他的高速胶片大多已难觅身影。度数越小颗粒感就越细腻,反之颗粒感就越大;同时颗粒的粗细也要视光线情况而定,晴天光照充足时比阴天光照不足时的颗粒要细腻,这些与数码表现差不多。创意公社- ideaerU9lV.qJ

创意公社- ideaer&\C:\1e;Y3K

但胶片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像数码在低感光度成像时那么光洁、平滑,颗粒感的存在是胶片影像的特质之一。创意公社- ideaert$[isE!l

创意公社- ideaeraTB9UYi _(\4C v

Ac:]U\ a5_1 创意公社- ideaer/}K2r([r E{/E

数码总是在强调降噪,但是颗粒感并不是判断照片好坏的重要标准,如果你尝试使用胶片,也许能够从不同于数码的习惯性思路去重新看待一些问题。

7]9`dzT1Mv\b'J1 创意公社- ideaer%Lch u#_*C5ju3b D

4 享受不确定的惊喜

kkZq_*y1

6`+K[D&kR0Q1用胶片拍摄能够给我们带来很多未知感和不确定性。对于习惯了使用可见即可得的数码相机的人来说,使用胶片的过程更像是从新认识摄影的过程。即便对一个深思熟虑的胶片摄影师来说,在按下快门的刹那,内心也只有基本的预知和判断。最后成像究竟如何,有没有意外状况发生,也是要等冲晒出来才能一目了然。

#X!I[1c1D VW%WN}{qX1 创意公社- ideaerh P|-@`&B*GH

)K R)G2v6E1
顶:0 踩:0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 (0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 (0次打分)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换一张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