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创意公社- ideaer >> 百科 >> 服装设计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中华各民族服饰文化交流中的苗族服饰造型

排行榜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发布者:bl0277
热度368票  浏览117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0年10月14日 05:12

7L$YJc5Z9G1  苗族服饰艺术,除了人所需要适应自然环境的实用功能外,苗族服饰的款式造型艺术之所以值得研究,是苗族服饰的款式造型和所用的服饰材料、面料以及制作工艺技术等,各支系均不同程度的保留了中国远古服饰文化的演化系列。从服饰款式构成与服饰功能来看,首先苗族重视服饰的实用功能尤其服饰防护功能;同时,苗族服饰牢牢把握传统的上衣下裳款式核心,又有因地制宜的适应功能。如以衣裳的上部披肩和下部绑腿为例做一比较研究:分布在黔中地区和云南的苗族居住区一带盛产苎 麻,妇女们绩麻织布,保留着几乎原始的古老纺织工艺。苗族服饰不少支系穿着麻布衣和白色麻布短裙,这些地区的苗族妇女服饰绑腿,因山地荆棘丛生,从脚脖到膝盖,扎麻布绑腿又厚又粗;有的支系穿裙裤,而在脚脖处扎粗绑腿,形成一种不仅为了御寒,更为了防护腿的下肢不被荆棘刺破,对人体有安全感的服饰款式,别具一格。黔西北地区处于云贵高原的乌蒙山脉高寒山区,以牧羊为主的农牧生产生存方式,虽也绩麻织布为衣,但又用纺 捻毛线,丛头到披肩用羊毛编织服饰御寒,绑腿藏在裙和裤内,又是一种服饰款式造型。再如黔东南苗岭山脉一带,几个较大苗族聚居区,虽地处深山老林,大山中也有不少平坝良田,江河支流纵横,这一带的几个支系中,不扎绑腿,但以长裙或改为长裤;有一部分支系虽用绑腿却用织花带扎成一种装饰,而男女衣服面料,则用棉布经靛蓝染色后,再加牛胶稀释浆过捶成“亮布”,以避山风。但在黔东南与广西交壤的部分地区,因气候炎热,上衣敞胸露怀,胸前挂肚兜,下裳短裙,膝盖裸露,足穿凉鞋,绑腿就变成一片青色包腿布,上下用湖蓝色的彩带扎成蝴蝶结,走动时彩带都能飘逸起来,绑腿布几乎成了装饰品。以上举例,除了人体所需要的防护功能,适应自然环境的实用功能外,最值得现代服饰设计者研究学习的是标志族徽的社会功能,从图腾崇拜开始,如何吸收自然精神融入服饰艺术,包装人体身心健康,起着心理上护身符的作用,并达到美化功能,它影响着苗族服饰的艺术造型。苗族服饰的造型与款式紧密相连,并与服饰的结构、色彩、装饰、相辅相成地结合为一个整体的形体美,而且把受到纺织技术条件和装饰工艺材料局限的窄幅平面布料等材料,结合人身体形,转变为具有立体的多面造型,和“动态变换的软雕塑”特点,成为人们视觉直观一目了然的“走动艺术”。几千年来苗族世世代代传承,精益求精,为我们铸造了东方中国远古服饰艺术的演化典型。创意公社- ideaer^,usp)M3g@0g

创意公社- ideaer|]u8i$ZT\8m2s

  苗族各支系的服饰造型,经历了几千年历史风云变幻,在历代各民族服饰文化交流中,不能不受一定的影响,只是较大的支系聚居区,或较封闭的地区,保留苗族本族服饰特色较浓,也有一些支系,由于人少与其他民族杂居相处,或在其他民族统治管辖下生存,不得不易风易欲改变服制;因而,在民族支系的服饰上,不同程度地吸收了其他民族的服饰文化。尽管如此,苗族服饰仍在服核心深处,蕴藏着苗族上衣下裳(裙)的本色,出现了一些有趣的服饰融合现象。

Q.j] Yc_1

HMH:yubR:h"?7yY1  ① 用海贝作成背牌装饰的苗族服饰。海贝不是山地特产,而是海洋的特产,为什么在黔南地区的贵定县和惠水县摆榜有一些苗族支系,偏偏用海贝作为服饰盛装的服饰呢?原来自南宋以后,南宋江南急需交通和战争中用的马匹,便到云南、贵州买马,所用的流通货币中就有海贝,海贝在中国古代曾作为重要货币流通过。元、明、清三代,重新统一了中国,但在云贵高原,直到明代还有海贝流通,因此,民间保留下不少海贝。虽然清"雍正王朝实行“改土归流”后,早已停止海贝作为货币;而在百姓的观念上,海贝仍然与银器一样,具有财富的象征。在中国古代,黔南的贵定等地是贩马的必经之路,故而这一带民间积存海贝较多,用海贝装饰背牌显示富有的观念,流传至今,仍是苗族服饰盛装重要的装饰品,从而影响服饰款式造型,别具特色。

B*M,K-o@h F1 创意公社- ideaerN4sOH7G8x^e.h

  ② 苗、蒙服饰的融合现象。正面看,似蒙古服饰,背面看,却是苗族服饰衣裳式花带百褶裙。元代蒙古王朝统一中国后,加强了对云贵高原的统治,云贵高原不仅建立了不少民族的土司制度,元代中央王朝还派兵驻守边远地区。在遵义建播州府、安顺、普定是滇黔交通要塞,云南的叙永县一带,元代也有驻军;至今,云南仍有蒙古族后裔,便是驻军的后代,元代蒙古族后裔定居云南后,服饰也受当地影响而有变化。因此,在蒙古族统治地区的苗族支系服饰,受蒙古民族服饰的影响也很大。从首饰包头布及其首饰缀吊穗,上衣采用蒙古服,挖领裁剪成右大襟,盘肩一周绣花或镶花边,下身不穿蒙古长袍,而是用类似长袍的大围腰蔽膝,大围腰上盘肠如意图案,正面看去,似蒙古长袍,但转过身去从背后看,仍然是上衣下裳,在花带掩盖下,穿着苗族固有的蜡染百褶裙。从首饰看,蒙古族在草原上生存,由于风大,首饰用长布帕包裹头发避风;苗族长期在山区生存,也同样因山里风大,便吸收了蒙古族用长布帕包裹头发的首饰特点。

6X9Xt~FU#Y _0sN1 创意公社- ideaerf^*o?+G

  ③ 苗、彝服饰的融合现象。在彝族土司统治下的苗族支系服饰,受彝族服饰影响很大。云贵高原上的彝族,和四川小凉山的彝族一样,都已进入了奴隶制阶级社会,建立了彝族的政权,从三国时期诸葛亮七擒孟获(彝族的首领),便是在云南和贵州交界的地方。云贵乌蒙山区彝族的统治,在明代曾有彝族的女首领奢香夫人深明大义,主张民族团结。因此,黔西北地区直到云南大凉山彝族统治区的苗族几个支系,苗族服饰上衣接受彝族服饰款式的影响,下身仍然穿着苗族的百褶裙。毕节县燕子口一带的苗族服饰更加明显,尽管上衣是彝族的服饰样式,但外罩苗族披肩式贯头衣,下身仍然穿着苗族百褶裙。这种用白麻布织花或蜡染的百褶裙,并以布的经长为制作百褶裙的宽度,以两幅布的纬面宽做为裙的长度,这是受原始手工织布幅宽局限,这也是世界上不少民族的裙子,为什么纹饰横向的原因,苗族百褶裙的横向装饰纹样风格,仍然沿袭传统。创意公社- ideaer-E VBN}]zj x

S"t!{i g1  ④ 安宁式苗族服饰。由于在贵州安顺镇宁地区的黄果树大瀑布一带,布依族为当地的土著居民,苗族个别支系杂居其间,因而这一地区的苗族服饰和布依族服饰一模一样。除此之外,俗称“歪梳苗”的苗族服饰,在用蜡染服饰衣裙的手法上,与布依族蜡染服饰部位相类似,但从服饰造型上看,既有苗族“T”形上衣特征,又有紧身适体的布依族服饰特点,而下身穿着的长裙则为一张长方的夹层蜡染花布,穿着时裙褶只在腰部两边或一边打褶,形成苗族服饰的又一特色。创意公社- ideaerH8`:b4? DxUw

创意公社- ideaer0to(w/|.iW6o+XK!TZ"w

  ⑤ 吸收侗族服饰特色的苗族服饰。在黔、湘、桂交界地区居住的苗族支系,如果不从语言上去识别民族,仅从服饰上去看,很可能把苗族当作侗族看待。但在靠近广西的都柳江沿岸,从江县芭莎的苗族服饰男装造型丰富而有特色,女装虽然与侗族上衣相同,在裙花制作上却不相同,她们不是用蜂蜡做防染剂,而是用竹签蘸枫树的汁液做防染剂,效果与蜡染近似。距从江不远,榕江平永地区的苗族服饰,首饰包裹织花布帕,上衣与侗族服饰一样,胸前却穿蜡染大肚兜,下着蜡染加彩百褶裙,又用藏青色布把蜡染分段间隔开来;这种百褶裙,人站着动时,似青色百褶裙垂直形,只要人一走动,尤其人在爬山路时,因臀部的扭动,在百褶裙左右摇摆中,便展露出彩色蜡染裙的风采,别具风韵。创意公社- ideaer!i-B4U~vg+d9L/c

创意公社- ideaerD3I6H.fn

  ⑥ 受明代和晚清满族民间服饰影响的苗族服饰。湖南湘西地区是苗族历史上的最大聚居区,也是苗族文化程度较高的较大支系。在清代早期,这里的苗族服饰还保留自己爱穿红裙习俗,故俗称“红苗”,但是由于苗族不服满族王朝的统治压迫,屡次起义反抗,在乾隆、嘉庆父子两代派兵镇压下,强迫湘西苗族移风易俗,强制性的改变服饰,致使湘西苗族服饰改变为近代晚清汉族服饰的样子。与此同时,由湘西迁徙到贵州松桃的苗族支系服饰,因与湘西苗族同系同宗同祖,也是随之改变为晚清满族服饰。还有一种现象,晚清李鸿章所用湘军中不少士兵是苗族,在派往云贵高原的屯军后代中,随军家属定居在贵州。又如贵州晴隆县的苗族祖籍来自湖南邵阳,虽自明武洪十四年调北征南时进入贵州,她们既有明代民间服饰特点,也受晚清服饰影响。或者贵州一些苗族支系就在屯军扎营地区居住,如贵州三穗县、都匀、平塘地区的苗族也受晚清满族服饰影响很大。创意公社- ideaerCmh/Wu O{E*_

创意公社- ideaer/]0Y!TT]:u ~7z,s/h

                                    岐周,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副教授

.r(N;[(}#Qr1
顶:17 踩:20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11 (96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2 (95次打分)
【已经有140人表态】
26票
感动
16票
路过
16票
高兴
16票
难过
14票
搞笑
16票
愤怒
22票
无聊
14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换一张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