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创意公社- ideaer >> 摄影 >> 生活记录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渡槽牵动我的心

排行榜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发布者:idser
热度0票  浏览5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5年11月19日 21:03

%WR0k.X$d@(t1还记得《廊桥遗梦》里那位拍摄廊桥的浪漫的《国家地理》摄影师么?现在,中国也有这样一位摄影师,他四处寻找拍摄另一种建筑物—渡槽,与那位电影中虚拟的单枪匹马拍摄7座廊桥的摄影师不同的是,这位中国摄影师在妻子的陪伴下用五年时间走过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拍摄了近100座渡槽。创意公社- ideaervN9[%` N#e~

创意公社- ideaer/u lJ6S tD

创意公社- ideaer:bI*o!Xx'v^+]

%Zl%l n"H'@? tB:?1相见恨晚创意公社- ideaerNBOfX;G#^

xH _w-kzdk0[%c12002年,我到河南省上蔡人武部任职,在一次下乡的途中,远远地看见一座拱形桥断断续续地兀立在路边。沿着这条长龙而行,不时能看到“人定胜天”和“百尺民兵团”、“邵店民兵团”等字样。同行的人告诉我,这是一座引水渡槽,建于“文革”时期,建成后没有通水便废弃了。

&]0p(V6G6d1 创意公社- ideaer$Cu%r5g5` Lx4Z?

看着这条2000多米长,10多米高的渡槽,我感慨万千。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生产力落后,物资匮乏,人民群众连温饱问题尚未解决,完成这样大的工程,谈何容易!我查阅了县水利局保存的关于该渡槽的档案资料,在一份“上蔡县革命委员会文件”里,我注意到一组数据中写道“备料一项需石料4600立方米,黄沙3870立方米,砖头247万块”据说,这些建筑材料都要从五、六十公里以外的地方,靠人力车一车一车地运来。没有技术,没有机械,群众土法上马,硬是凭手工打造出了这样的宏伟工程。我为他们“唯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热血豪情而赞叹!也为无谓的牺牲和不切实际的盲从而惋惜!创意公社- ideaerc)p:\:hh Lf

5[-a8T6f}4p0x1创意公社- ideaer[E"EJ ` ^{

VEC%@*D#m(at1我一下子迷上渡槽,作为一个多年高烧不退的摄影人,似乎忽然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命题。偶尔从这里路过,或是全神贯注地查看一番,或是对着渡槽狂拍一通,好像只有这样才能滞留住它损毁的脚步。创意公社- ideaer2yRIvK

/m!n/m3nY8q1创意公社- ideaer7B-[%z1Ga

r0~4Cc7gr%Q1查询踪迹创意公社- ideaer bRTsu[1}

创意公社- ideaerh sm!C@q1rM

北汝河渡槽是我拍摄的第一座,也是拍摄次数最多的渡槽。拍摄的时间长了,与人交谈中免不了要说起渡槽。于是,便有人告诉我西平县九店乡有一座,遂平县查岈山有一座……每逢节假日,我都要驱车到几十公里外的相邻县域看个究竟。没过多久,全市仅存的几座渡槽都被我尽收镜中。更多渡槽信息来自于网上。每次上网我几乎都会搜一搜“渡槽”、“高架水渠”,有时要在这些名词前加上地名,有时加上具时代特征的词汇,比如“文革”、“群英”、“跃进”、“红旗”等等,几乎每一次搜索都会有新的发现。幸运时,我能得到一座渡桥图文并貌的资料:地点、名称、年代、相关数据,甚至还有其背后发生的故事。

p/Z)NN:E_1?;R1

kh.i1K0oj_"Y1我把查到的信息记录、打印出来,装订成册,心里蕴酿着一个宏大的拍摄计划。在相当一段时间里,我一边搜集信息,一边期待着拍摄时机的到来。创意公社- ideaer,sR+Tx0PuO

$E&u"?L n+Q,n9`1创意公社- ideaergT3W%yCOA/QyI

顶:0 踩:0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 (0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 (0次打分)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换一张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