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方宇:我喜欢被遗忘的美感
图|“摄氏2014”年度纪实摄影师|冯方宇
南京长江大桥曾经是一座具有非凡历史意义的大桥,但是,几十年的变迁,设计过时,年久失修,不堪重负,交通堵塞,使得这座大桥背上了沉重的历史包袱。有人建议炸掉长江大桥,以方便上游的大型货轮通过;而长江大桥作为南京唯一的过江免费通道,在车辆激增的当下成了“长江堵桥”。而大桥下面,依旧是人们的单调机械的生活。
关于冯方宇
自由摄影师。1977年出生于南京,1999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自 2006 年起,在中国、奥地利、比利时、法国等地举办摄影展 20 余次。
2008年,凭借作品《梅雨》获得奥地利特伦伯超级摄影巡回展杰出作品金牌奖
《神话村》获得2009爱普生新视界大赛银奖。
现工作生活在南京。
冯方宇和他的大桥下面
南京长江大桥曾经是一座具有非凡历史意义的大桥,但是,几十年的变迁,设计过时,年久失修,不堪重负,交通堵塞,使得这座大桥背上了沉重的历史包袱。有人建议炸掉长江大桥,以方便上游的大型货轮通过;而长江大桥作为南京唯一的过江免费通道,在车辆激增的当下成了“长江堵桥”。而大桥下面,依旧是人们的单调机械的生活,2014年,长江大桥风光带的大面积改造,将大大改变这一地区的旧的“视觉生态”。
对话冯方宇
1、能讲讲《大桥下面》这组作品的创作动机么?
冯方宇:几年前,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进入了南京长江大桥的北桥头堡内部,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落满灰尘的毛泽东塑像、到处悬挂着的语录挂画、褪色的大型革命标语、斑驳的水磨石台阶、龟裂的墙面……仿佛让人穿越到了那个特殊的年代。我当时就起了强烈的拍摄冲动。
后来,我用大画幅相机拍摄了一组庄严的大桥的“旧影像”,不过,很快我就发觉这样的影像有些过于冷漠。我开始用相机记录大桥周边的变迁,记录普通人与这座大桥的关系,同时做视频记录。
2、这种从“旧影”到周边变迁拍摄的转变经历了多久?